24小时热门版块排行榜    

查看: 4794  |  回复: 31

yexuqing

木虫之王 (文学泰斗)

太阳系系主任

[交流] 韩国团队室温超导开启人类新纪元?3小时内提交两篇论文,样品被指有瑕疵已有6人参与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Ranga Dias团队的室温超导研究疑云尚未消散,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Q-centre )、高丽大学等团队的研究人员再次投下一记“尚未经同行评议”的重磅。研究团队宣布成功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室温常压超导体,即在常压条件下,一种改性的铅-磷灰石(命名为LK-99)能够在127℃(Tc≥400k)以下表现为超导体。

鉴于室温超导研究的挑战性和重要性,此类“重磅”每次都掀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研究团队自己对该研究评价称,“我们相信,我们的新进展将是开启人类新纪元的全新历史事件”。然而,正如此前Dias团队的研究,此次韩国团队的研究也将经受“时间的考验”。

让事件更为扑朔迷离的是,上述新研究实际上关联到两篇论文。从时间线上来看,第一篇提交于7月22日7时51分,第二篇则于7月22日10时11分提交,两篇提交时间相差不足2.5小时的论文均发表在预印本系统arXiv,尚未经同行评议。

两篇文章作者人数不同,但有两位重合。就论文本身内容来看,第二篇更为详尽。其中上述第二篇论文的作者之一、美国威廉与玛丽学院的物理学教授Hyun-Tak Kim在接受采访时则直接表示,第一篇论文里存在“许多缺陷”,并且未经他的允许就被上传了。


百年过去,超导何时“接地气”

100多年前,荷兰物理学家昂内斯(Kamerlingh Onnes)为人类打开了超导这扇大门。1911年,昂内斯在研究中发现,当温度降到4.2K以下时,金属汞(Hg)的电阻突然降为零,而这并不是任何实验上的纰漏导致的。

自此,汞成为了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超导体,其超导Tc为4.2K。所谓的超导Tc即超导转变温度,也就是超导体由正常态进入超导态的温度。


荷兰物理学家昂内斯  视觉中国 资料图

总体而言,零电阻是超导体的基本特征之一,此外一个重要的基本特征则是迈斯纳效应。继昂内斯上述发现20余年后,迈斯纳在研究测量中发现,材料处于超导态时,其内部磁场为零,展现出完全抗磁性,这也就被称为迈斯纳效应。

超导现象的发现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然而,发展至今,超导体的实际应用基本局限于磁悬浮等少数特定场景下。此次韩国研究团队也提到,自昂内斯发现超导性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室温超导体。

原因不难理解,维持材料超导性的极低超导Tc,这对大规模的应用开发来说是一道极大的障碍。

科学家们在这条改进突破的路上已有过一些重大成果。上世纪80年代,铜基超导体的发现将超导Tc带到了超过40K;进入21世纪之后,日本、中国等科学家在铁基超导体上实现了超导Tc的进一步提升。

韩国团队同样在论文中援引了Dias团队目前尚处于争议中的研究,他们提出的由氢、氮、镥三种元素组成超导体,在大约10kbar(也就是1GPa,约相当于1万个大气压)下可实现约294K(21℃)的室温超导电性。

国际高温超导研究领域的先驱者、著名物理学家朱经武今年3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过去,我们以为达到液氮温度77K(-196度)以上就可以应用了,但是在制备材料时,发现有困难,成本太贵了。后来,克服了温度,把温度达到室温后,发现要加很高的压力,这又产生了问题。

可以说,过去的100多年时间里,超导领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途中。一条道路指向超导Tc,使其无限接近便于实际应用的室温;另一条道路则在于持续深入地挖掘超导背后的机理。

韩国版室温常压超导体,真突破还是“狼来了”

和3个多月前Dias团队的成果相比,韩国团队的超导体让人“更难以置信”。不仅解决了温度问题,他们的LK-99甚至不需要“高压助手”。而127℃的Tc,不仅仅是数字上比以往研究进一步大幅提高,更重要的是意味着其可应用的温度区间大大拓宽。

LK-99如何获得?上述更为详细的第二篇论文显示,研究团队使用固相法合成了LK-99,合成原料为氧化铅(PbO)、硫酸铅(PbSO4)、铜(Cu)和铅(P)。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LK-99的制备过程似乎相当简单。样品合成过程具体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将氧化铅和硫酸铅粉末在陶瓷坩埚中以各50%的比例均匀混合,混合粉末在725℃的炉中加热24小时发生化学反应。第二步,将铜和铅粉末按比例在坩埚中混合,合成磷化亚铜,让混合后的粉末处于相应的真空封管状态下,然后置于炉内550℃加热48小时。在此过程中,混合材料发生相变,形成磷化亚铜晶体。第三步,将上述两步所得物质磨成粉末,并在坩埚中混合,再将混合粉末真空封管,在925℃的炉内加热5至20小时。


摘自论文

研究团队称,在此过程中,混合粉末反应转化为最终材料,一种灰黑色的铜掺杂的铅-磷灰石,这种多晶材料也就是他们命名的LK-99。

他们总结称,LK-99的超导性已经通过超导临界温度Tc、零电阻率、临界电流(Ic)、临界磁场(Hc)和迈斯纳效应得到了证明。

研究团队提出,LK-99结构与铅-磷灰石非常相似,但由于晶格中出现了铅被铜取代的现象,相关晶胞(反映晶体周期性和对称性的最小重复单元)参数显示LK-99与原始铅-磷灰石相比有轻微的收缩,缩小率为0.48%。铜离子取代引起的应力传递到圆柱体列的铅,导致界面发生扭曲,从而形成超导量子阱。

研究团队认为,正是这种结构的影响,导致了这种新材料非凡的超导性,而非温度和压力等外部因素。第一篇论文的作者们写道,到目前为止,超导性与材料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得到很好的阐明。事实上,目前发现的影响超导体超导性产生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温度和压力。但温度和压强都会影响材料的体积,似乎在低温或高压下体积减小所产生的应力会引起微小的应变或变形。

研究团队称,虽然很难观察到超导材料微小结构的变化,但这种结构变化似乎带来了它的超导性。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团队还专门上传了一段视频,以证明LK-99在磁铁上悬浮的情况,这也就是迈斯纳效应。不过,这块扁平的、像硬币一样的材料的悬浮情况并不是十分完美,仍有一边似乎接触磁铁。就该情况,Hyun-Tak Kim称,这表示样品并不完美,只有一部分成为超导体并表现出迈斯纳效应。


研究团队上传的视频 。(00:03)
尽管Hyun-Tak Kim目前的态度透露着该项研究背后作者们的“想法各异”,但他对外界的质疑表示接受,认为其他研究人员应该尝试复制他们团队的工作来解决目前的疑问。与此同时,Hyun-Tak Kim还表示其和其他同事们将继续完善目前的工作,并向大规模生产迈进。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这次的“子弹”或许不用飞太久。按照目前领域内的说法,鉴于上述新材料制备简单,或许已有大批重复工作已在路上。
回复此楼
----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回帖支持 ( 显示支持度最高的前 50 名 )

bush286

禁虫 (文学泰斗)


小木虫: 金币+0.5, 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本帖内容被屏蔽

4楼2023-07-28 21:15:21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bush286

禁虫 (文学泰斗)


小木虫: 金币+0.5, 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本帖内容被屏蔽

19楼2023-08-03 07:04:25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普通回帖

yexuqing

木虫之王 (文学泰斗)

太阳系系主任

中科院物理所已复现室温超导?韩国团队苦干20年,终于完成导师临终遗愿
新智元 07-28 15:10
室温超导复现,已经进入最后24小时倒计时。
前几日,两篇室温超导的论文在arXiv上先后发出,震惊了全世界。

而现在,据说中科院物理所已成功复现韩国的室温超导体?

从昨天下午,这个消息开始从网上传出后,网友们立马沸腾了,激动地奔走相告。





根据网友爆料,中科院物理所已制备好样品,可以确定磁化率与韩国团队发布的文章一致。



不过暂未观察到悬浮现象,或许是由纯度问题导致,现在团队在卯足了劲加班加点提高样品纯度。



目前,中科院物理所对此已经进行了辟谣,表示目前还没有相关实验的消息,请大家以公开发布的论文为准。



现在,全世界都在激动地等待。

LK-99最快3天就能制造出来,如果三天内没有被证伪,韩国团队发现的室温超导很可能就是正确的!





看起来越来越真了?
同时,有越来越多人发现了第三篇已在韩国通过同行评审的论文,它用韩语写成,里面提出的室温超导体临界温度是97度,而不是127度。

测量结果也和专家们预想的更加一致,图像清晰地显示了材料的比热不连续性,和其他主要变化。



网友直呼:「这太让人震惊了,也让我困惑,毕竟以前别人的造假让我心碎过。」

而此前岌岌无名的韩国团队如今已然成为举世瞩目的明星,MIT的专家昨天已经飞到韩国,与团队展开合作。



一名物理学家也表示,自己MIT的同事、超导界大牛确认:「我正在和韩国团队在一起复现实验。」





这位MIT专家表示:我知道有很多实验室正在复现结果,我可以发誓,只要有正确的实验器材和炉子,结果很快就会出来。

当然,不建议业余爱好者在自家车库做实验,这太危险了。



复现很「简单」,各大实验室都在冲了!
总之,韩国团队关于室温超导的论文发表后,学材料的和不学材料的都震惊了。



解锁科技树,迎接超导体宇宙——任何A和B的组合会有不同的属性和用途

合成室温超导的材料如此常见,铜、磷、铅都是可以大规模量产的矿物和原料。

如果论文结果为真,人类将在有生之年进入超导时代,进入石器、青铜、铁器、蒸汽机、电气信息之后的新纪元。



网上已经有无数实验室摩拳擦掌,准备不眠不休冲一波了!

韩国团队的第一篇论文被大规模传开是在27日早晨,算一算时间,过不了几天,结果马上就能见分晓。



国内这边,论文刚一发布,各大实验室纷纷连夜做起了实验。



据传,一些组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但没能复现超导性。



与此同时,国外也有不少研究人员和爱好者们也加入了复现的行列。

工程师「Andrew McCalip」已经收到他的设备,并且开始了第一次PbO+PbSO4的热合成。

据称,Cu3P的制作需要大概需要2-3天的时间。

备选方案 #2,从波兰进口Cu3P。

备选方案 #3,与供应商谈判更大批量的99.99% Cu3P





不过,他们第一次得出的结果似乎和论文不太一样。

对此,该团队猜测,或许这是一个「复制粘贴」失误?



同样跃跃欲试的网友,也已经下单购买原料准备和朋友们一起烧一烧LK-99了。



但在此前一直关注LK-99的网友Alex Kaplan,却带来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这是个坏消息,我越来越相信LK-99只是抗磁性的,而不是超导的。它与现有抗磁材料的数据非常吻合。



毕竟,制备LK-99的流程也极其简单,只需三步:



整个实验中,最高端的设备就是能加热到925℃的炉子和一个真空密闭管。

朴素的设备,简单的流程,都用不上大学实验室,在初高中的实验室中就可以制备出室温超导材料。

这步骤、这流程,让小编想起把大象关进冰箱三步走的段子。



怪不得网友们看到LK-99的诞生过程不由得惊呼:这是和胶带撕出石墨烯一样的「手搓超导」了。



听起来像是个炼金术士?

没错,就是纯纯的炼金术士。



同时,「Ate-a-Pi」表示,找到室温超导体需要的技术非常简单,只是个技能问题。只要一名化学家在19年内做1000次实验,总能手搓出来,任何人都能做到。



众说纷纭
当然,对于室温超导这样足以改变人类历史的大发现,材料学领域的大牛是不可能坐视不理的。

7月22日论文在arXiv上发布,两三天后引发了世界范围内海啸式的讨论。

连就OpenAI CEO Altman都跳出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说他非常想相信LK-99的真实性。



毕竟,人工智能消耗电力将随着算力的增长将达到一个恐怖的天文数字,而室温超导将为人工智能的进步加上火箭助推器!

7月26日,Derek Lowe博士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



Derek Lowe表示,LK-99是一个开创性的发现,很可能会改变世界。论文作者提供的LK-99具有超导性的机制和证据之间符合逻辑,其简单的合成方法也能让全球实验室很快复现出这一结果。

如果LK-99的超导性得到确认,它可能对各种行业和技术产生巨大影响,如电力发电、传输、储存、天线、磁体应用和电动机等。

Derek Lowe在最后表示:在实验结果复现和进一步验证之前,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再合理地评价LK-99的影响。

然而,来自牛津大学的教授认为现有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室温超导。



教授Susannah Speller和教授Chris Grovenor认为这些报道中提供的数据尽管显示了该材料的电阻率有明显下降,与超导性相符。

但他们认为还应该观察到材料的磁化率变化和特定热容,而这两个特征在数据中并未明显展现。

因此,LK-99的超导性还不能就这样盖棺定论。

同时,来自韩国国内的教授也对Lee和Kim再论文中提到的LK-99超导性提出了质疑。

成均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元秉木表示: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由于整个论文尚未完成,研究的真实性确实受到质疑。

对此,Lee的研究团队表示,未来将会用充足的数据进行验证。

完成导师临终遗愿,在实验室埋头苦干20年
室温超导的圣杯,现在很大概率是首先被韩国科学家摘下了。

事情刚曝出时,还有颇多质疑的声音:这座圣杯怎么可能被一个岌岌无名的韩国团队轻易拿下呢?



英伟达首席科学家Jim Fan评价:这简直是「学术圈豪华体验套餐」——发现的兴奋,成果被窃取的恐惧,arXiv的肾上腺素激增,作者身份的戏剧性和复制的噩梦。看起来最drama的,或许就是最真的

但随着深入了解,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篇论文背后,是一个长达几十年在实验室辛勤耕耘的故事。

昨天,推友「Ate-a-Pi」发表数条推文,详细解释了此次同一研究却在arXiv上同日里先后发表两篇论文背后的复杂隐情。

简单概括,就是两个无名无姓的底层科研打工人,多年来一直在埋头研究室温超导,为了获得科研资助,不得不接受学术大佬A的空降。随后,为了文章顺利发表,又吸纳进了学术大佬B。

今年,斯里兰卡科学家Ranga Dias在美国学术圈闹出大动静,但随后撤稿。

趁此时机,两位底层科研打工人害怕学术成果被窃取,希望尽快发表,但大佬B认为论文还需改进。

大佬A自作主张,在7月22日选择把论文发上arXiv,只署了自己和两位小白打工人的名字。



大佬B震怒,在2.5小时后,也在arXiv上发表了论文更详尽的一个版本(署名6人,不带大佬A)。



就在我们发文后,「Ate-a-Pi」又对于韩国团队的成员曝出了更多的内幕故事,个中缘由,颇让人感慨。


为什么研究来自一个无名实验室?朋友,如果你是一个地位低下、为公司或公立研究机构工作的韩国博士,你就别无选择
两篇论文的一作和二作Lee和Kim,是高丽大学化学系主任TS Chair的弟子。

在1994年,TS Chair就提出了室温超导理论。Lee接过了导师的衣钵,在1995年发表了硕士论文《ISB理论对于超导性的解释》。

1996年,Lee认识了实验化学家、合成专家Kim。两人在1999年发现了超导材料的痕迹。

2004年,Lee取得了博士学位,经过9年的艰苦奋斗,论文《新型聚合物超导体的理论提出和合成》终于发表。同年,Kim取得博士学位。


网友对此锐评道:在科学和工程领域花9年时间拿到博士学位,还是比较罕见的
然而两人相当清苦。为谋生计,Kim入职一家电池材料公司,Lee成为兼职教授。

2008年,Lee成立了Q Center,从事超导研究,同时也为大型财阀提供咨询服务。

期间,TS Chair过世了,他临终的遗愿,就是弟子们能够找到室温超导体,并且证明他的理论。



2017年,Lee和Kim有了足够的成果,筹集到了资金,终于走上了上坡路。物理学教授YH Kwon于2018年初加入该团队,担任CTO。

到2019年,他们已经确认得到了一个室温超导体,并在韩国申请了「生产低电阻陶瓷化合物」专利。

2020年疫情期间,工作暂停下来。最终,他们成功分离出了室温超导体晶体,并分析出结果。



团队向Nature提交了论文,但是由于Ranga Dias的争议闹出的风波,论文被拒了。Nature提出要求:论文需要先在韩国本地发表,并且获得同行评审。


这哥们害人不浅啊
为了获得帮助,他们从美国请来的学术大牛HT Kim。


网友们已经发现了这篇于今年4月发表于「Journal of the Korean Crystal Growth and Crystal Technology」的室温超导体论文,它已通过同行评审,测量结果要更详尽
2023年3月,团队为室温超导体申请了国际专利。就在同一时间,Ranga Dias宣称制造出室温超导体,轰动物理学界。

所以,谁又会相信一个韩国团队呢?



在LinkdIn上,JH Kim对于Ranga Dias的撤稿事件评论道:「苦乐参半,我希望他的发现是真的」

而在6位作者合著的论文中,他们十分详细地列出了大家的贡献份额。



如此清晰地列出每个人的贡献,还是比较少见的。

看来,早在几年前,几人就提前预测到,这个诺奖是不好分了。



参考资料:

https://twitter.com/8teAPi/status/1684586672917565443

https://www.reddit.com/r/singula ... r_with_much_better/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 ... superconductor-news
----
2楼2023-07-28 16:00:06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小蟹必上岸

铁虫 (初入文坛)


小木虫: 金币+0.5, 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我的天哪,希望持续跟新此贴,持续关注!谢谢!

发自小木虫IOS客户端
3楼2023-07-28 16:47:51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wangyikeco

木虫 (正式写手)

newbie

another prank
5楼2023-07-29 00:36:02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grayong

捐助贵宾 (著名写手)

6楼2023-07-29 18:45:37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拉多拉不多

银虫 (小有名气)


小木虫: 金币+0.5, 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好眼熟,在一个微信公众号看到过

发自小木虫Android客户端
7楼2023-07-30 12:39:01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bush286

禁虫 (文学泰斗)


小木虫: 金币+0.5, 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本帖内容被屏蔽

8楼2023-07-31 19:08:03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wangyikeco

木虫 (正式写手)

newbie


小木虫: 金币+0.5, 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引用回帖:
8楼: Originally posted by bush286 at 2023-07-31 19:08:03
又一室温超导体?美国一公司欲与韩国“超导”材料争第一,称周一见
泰吉量子公司在其官网和推特上发布关于第二类(第II类)超导体的消息称,“周一见!”

“谁能发现常温常压的超导材料,谁就能改变世界!”人们 ...

I bet it is another prank
9楼2023-08-01 00:27:28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yexuqing

木虫之王 (文学泰斗)

太阳系系主任

室温超导复现失败?北航连发两文未发现超导磁悬浮,但美国国家实验室计算证实理论上存在
新智元 08-01 14:49
接下来几天,会有更多的复现实验结果出来。全世界研究者将合力验证这次人类究竟能不能摘下室温超导圣杯,进入全新的纪元。
7月31日16:13,北航的研究人员在arXiv上提交了论文,称实验结果未发现LK-99的超导性。

他们得到的LK-99样品,其X射线衍射图谱和韩国团队一致,但无法检测到巨大抗磁性,也未观察到磁悬浮现象。

从电输运性质来看,LK-99更像是半导体;从电阻率看,LK-99与超导体的零电阻不符。



而几乎在同一时间(7月31日17:58),美国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提交了一篇arXiv论文,研究结果表明,可以确认LK-99具备高温超导体费米能级平坦带特征。



研究者利用美国能源部的算力对改性铅磷灰石进行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发现其中存在一种能跨越费米能级的平坦带,这种结构在已知的许多高温超导体中也存在,因此,LK-99可能存在超导性。

两篇论文一出,网友们瞬间沸腾了!

现在,这两篇论文已经居于Hacker News的热榜Top 2。



北航团队:未发现具备超导性

就在刚刚,北航团队在arxiv上连发2篇论文,疑似否认LK-99的超导性,瞬间引爆知乎热搜。



第一篇论文,研究者称没有发现合成物的悬浮现象,还需要审查。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2307.16802.pdf

研究者首先一步步合成了



化合物。





结果显示,实验产物的XRD和韩国团队的改性铅磷灰石XRD类似

通过测试,研究发现与声称的超导性相反,化合物表现出类似半导体的传输行为。

,但研究人员的化合物的x射线衍射光谱与先前报道的结构数据非常一致。



此外,在室温下,将压紧的球团置于商用磁体上时,不会产生斥力,也不会观察到磁悬浮现象。



这些结果意味着,改性铅磷灰石(LK-99)具备室温超导性的说法需要重新商榷,尤其在电输运性质上超导性是存疑的。



Claude总结的论文内容,仅供参考

另外一篇,是北航与中科院沈阳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一起做的关于LK-99结构的研究。

研究结果大概表明,导入铜以后,发生了一个绝缘体到金属的改变,并且体积缩小。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2307.16040.pdf

论文中,研究人员利用第一原理计算研究了LK-99及其母体化合物的电子结构,旨在阐明铜的掺杂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母体化合物是绝缘体,而掺杂铜会引起绝缘体金属转变,从而导致体积收缩。

LK-99在费米级附近的能带结构特征是一个半填充的和一个完全填充的平坦带。

这两个平坦带都来自1/4占据的O原子的2p轨道和Cu的3d轨道与其最近邻O原子的2p轨道的混合。

有趣的是,研究人员在这两个平带上观察到,4个van Hove奇点,这表明在低温下电子向结构畸变的不稳定性。

但论文并没有下定论,该材料是否能超导。

总而言之,北航的最新两篇研究,一方面通过复现实验对LK-99的超导性提出了质疑,但另一方面通过计算模拟得出LK-99的结构具有费米能级的平坦带。

对LK-99的论证似乎变得不那么明了,判断它是不是超导材料成为一件困难的事。

美国国家实验室:模拟发现存在超导特征

几小时前,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也提交了一份arXiv论文,声称自己证实了LK-99存在超导特征。

具体来讲,研究发现,费米能级孤立平坦带是超导晶体的标志,而LK-99也具备该特征。



论文中,作者模拟了韩国提出材料发生的情况,即铜原子渗入晶体结构并取代铅原子,导致晶体产生轻微应变并收缩0.5%。



据介绍,这种独特的结构,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神奇特性而提出的。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2307.16892.pdf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Sinéad Griffin,使用美国能源部的算力模拟了这一现象。

作者使用了一种叫做「密度泛函理论」的计算方法,来探究铜取代磷灰石的性质。

研究人员发现,LK-99在费米能级(一个重要的能量水平)附近存在一些特殊的能带结构,这些能带被称为「孤立的平带」。



这些孤立的平带在已知的一些已建立的超导体家族中,都是高转变温度的标志。

LK-99中孤立平带的起源有两个。

其中一个来源是由于铜离子导致了材料的结构畸变,即原子排列的变化。另一个来源是由于铅离子的孤立电子对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电荷密度波。

作者指出,这些结果暗示了一个简化的模型,即「双带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这种材料中的低能量物理行为。

与此同时,作者还研究了这种材料的「电子结构」会发生什么变化,即材料中有哪些可用的传导途径。

结果发现,电子的传导路径,恰好处于能使它们「超导」的适当条件和位置。

更具体地说,它们接近「费米面」,费米面就像电能的海平面,比如「海平面以上0英尺」。

人们认为,靠近费米面的传导路径越多,超导温度就越高。打个比方,由于「地面效应」,飞机更容易飞近海洋表面,从而获得更大的升力。

论文中,这幅图显示了,费米表面上下交叉的「带」或电子通路。



这些有趣的传导路径,只有在铜原子渗入晶格中较不可能的位置或「较高能量」结合部位时才会形成。

这意味着这种材料很难合成,因为只有一小部分晶体中的铜会恰好处于正确的位置。



Claude总结的论文内容,仅供参考

韩国论文做出修正

今天上午9点左右,修正后的室温超导论文也发布了!网友们激动地奔走相告。



现在登录arXiv,可以看到六人作者的室温超导论文已经在29日做过修改,提交过第二版本。



第二版本和第一版本究竟有哪些区别呢?

第一处,是一张关键的图表做了修改,变为两张。



看来,此前作者Hyun-Tak Kim曾提到的y轴磁化率错误,应该就是在右图中得到了修改。



左:旧版;右:新版

第二处,就是韩语的标注被删掉了。



但有网友质疑说,「Latex的错误仍然存在,以前出现两次,现在减少到一次。在提交之前校对一下这么难吗?」



总之,实质性的改动也就是一个图而已,这不免让广大网友感到失望。



在此之前,六人版论文的三作Hyun-Tak Kim曾对《每日经济新闻》透露,论文中确实有一些小的错误,团队已经在修改,并将尽快上传新的版本。



在7月28日,Hyun-Tak Kim曾经在邮件中表示,y轴磁化率有两处数据错误,他会马上修改

在另一封邮件里,Hyun-Tak Kim表示,自己已于27日上传了修正后的版本,预计这一版本在周二就可以在arXiv上显示了。



又一个「室温超导」来了?

有趣的是,一家名为Taj Quantum的区块链公司(划重点)自称同样实现了室温超导,并且已经申请了专利。

就在今天早上,他们发布了超导体的照片,并介绍称,这是一种石墨烯泡沫材料。



从美国专利局已经可以下载到专利原文。



https://kdocs.cn/l/caKwDx25VrCU?f=201



然而,即便这个东西为真,也不是我们讨论的第一类超导。

而绝大多数网友,对此也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个公司蹭热度的成分更大。



直播网友,在线向原作求助

之前在推上直播LK-99复现过程的网友Andrew McCalip,还在等待第二步中材料的烧制。

他表示自己第一次合成的CuP遇到了问题,但他订购的波兰产CuP将在周三早上到达。

这意味着第一次最终反应将会在周三开始,周四很可能会出现第一个LK-99样品。



但Andrew直播实验进展时,提到了自己正在苦恼于论文中的细节太少,在实验时很难把握制造LK-99的工艺。

热心网友向Andrew提供了就LK-99制备中的问题向Lee提问的网站:



网站地址:https://qcentre.co.kr/qna

这下,Andrew在实验过程中的疑惑,可算是有了泄口。



比如,对实验过程中的细节处理:

前体材料要到纯度级别?要求粒径是多少?

使用前,是否需要进行任何必要的预处理步骤?

Lanarkite反应的环境是空气还是真空?

还有对实验结果的疑问:

能否详细说明所观察到的块状材料和薄膜之间的差异?

规定配方的重复性如何,SC 行为在样本中是否随机?

专利图22中,电阻率值取自哪个区域?浅灰色还是深灰色区域?

等等......



可以想见,接下来几天,会有更多的复现实验结果出来。

全世界研究者的成果将汇总在一起,合力验证这次人类究竟能不能摘下室温超导圣杯,进入全新的纪元。

参考资料:

https://twitter.com/andrewmccalip/status/1685871360948748288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4426480/answer/3142610238

https://arxiv.org/pdf/2307.16802.pdf

https://arxiv.org/pdf/2307.16040.pdf

https://arxiv.org/pdf/2307.16892.pdf
----
10楼2023-08-01 15:32:40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相关版块跳转 我要订阅楼主 yexuqing 的主题更新
最具人气热帖推荐 [查看全部] 作者 回/看 最后发表
[考博] 博导推荐 +5 落雨吃鸡蛋 2024-06-07 7/350 2024-06-12 09:37 by 海晏河清!
[教师之家] 能在两广找到什么工作呢 +6 yrliao12 2024-06-08 11/550 2024-06-12 09:34 by mingxu
[基金申请] 蹲一个6月7号江苏省青基公示 +17 yulb1005 2024-06-06 37/1850 2024-06-12 09:09 by 6543yes
[硕博家园] 考博应该从哪里开始准备 +4 亮姐2019 2024-06-11 4/200 2024-06-12 08:53 by caocao4735
[找工作] 成都产品质量检测研究院 200+3 鲸鱼663 2024-06-11 6/300 2024-06-12 08:50 by p-cloud
[教师之家] 关于2023的收入 +24 小龙虾2008 2024-06-10 24/1200 2024-06-12 08:47 by caocao4735
[基金申请] 中者为王-观某校级项目为领导瓜分有感 +22 zqwcr 2024-06-08 32/1600 2024-06-12 08:35 by YY392619
[基金申请] 间接经费用于绩效支持比例人员等问题 5+5 helsinglee 2024-06-07 10/500 2024-06-11 20:13 by rhhua11111
[教师之家] 我们学院常年位居 各学院 倒数第二。专业撤销的话,在编者有什么补偿? +9 河西夜郎 2024-06-09 10/500 2024-06-11 18:29 by 起个新名字好难
[有机交流] 旋蒸请教 +5 办公室摸鱼 2024-06-09 8/400 2024-06-11 18:14 by 办公室摸鱼
[基金申请] 连续两年医学口青年项目初审体会 +7 进击的荣耀 2024-06-09 12/600 2024-06-11 18:01 by 进击的荣耀
[基金申请] 今年香江初审出结果了吗 +6 悲催科研狗 2024-06-06 16/800 2024-06-11 17:26 by Breezy恋
[食品] 食品博士导师 +3 小李醒yy 2024-06-11 4/200 2024-06-11 10:50 by 小李醒yy
[硕博家园] 迷茫的毕业季 +6 独孤老狗 2024-06-08 6/300 2024-06-11 10:43 by 浅唱,唱歌好听
[论文投稿] water research状态咨询 5+3 Flyyawa 2024-06-10 6/300 2024-06-11 09:45 by bobvan
[有机交流] 席夫碱反应ph敏感 控制ph在多少呢? 10+4 段sy 2024-06-05 5/250 2024-06-08 23:15 by 段sy
[基金申请] 5B能上会么? +12 Tenfu 2024-06-05 14/700 2024-06-06 22:34 by mch20120521
[论文投稿] 电化学投稿 +4 爱安沐梅梅 2024-06-06 14/700 2024-06-06 21:51 by 爱安沐梅梅
[基金申请] E口YQ答辩 +3 firepick 2024-06-05 3/150 2024-06-05 17:12 by kaka198888
[论文投稿] Industrial lurication and tribology初次投稿被退回求助 5+3 lmjz66 2024-06-05 3/150 2024-06-05 16:32 by wjykycg
信息提示
请填处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