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热门版块排行榜    

查看: 4780  |  回复: 31

bush286

禁虫 (文学泰斗)


小木虫: 金币+0.5, 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本帖内容被屏蔽

11楼2023-08-01 21:11:01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bush286

禁虫 (文学泰斗)

本帖内容被屏蔽

12楼2023-08-01 21:12:07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yexuqing

木虫之王 (文学泰斗)

太阳系系主任

东南大学教授复现“常温常压超导”全流程来了!初步结果:无超导,弱抗磁

金磊 整理自 B站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备受全球物理界关注的常温常压超导,复现实验初步结果新鲜出炉!

东南大学孙悦教授(B站Up主“科学调查局”)便将这一全流程公布了出来:


话不多说,直接上结果:

没有看到任何可能是超导的信号。


截至发稿前,这个视频已经有超过100万的播放量,着实是引发了不小的关注。

孙教授在超导领域有着十多年的研究经历,此前就表示过对于韩国团队此次的新研究持“怀疑态度”。

那么这个复现实验具体是如何进行的?我们继续往下看。

(注:本文内容已经孙教授授权。)

复现实验全流程

孙悦教授和施智祥教授团队关注到此次新研究是在7月25日,并于当天决定购买原材料。

到了第二天,原材料到货,团队此时也确定好了实验方案。


实验的第一步是合成前驱物,分别是Lanarkite和Cu3P。

在这个步骤中,团队为了防止材料被氧化,将它们放置在了氩气保护的手套箱内,再进行称量、配平原料等工作。


配平完成之后,团队依旧是在手套箱内进行了原料研磨的工作,让其充分地混合均匀。


实验的第二步,是按照论文所述,将原料放入石英管里抽真空。

不过孙教授和施教授表示此前的论文中存在矛盾点,即文字部分所述的是“有空气”,但在图表中又是“高真空”。

因此,团队在这个步骤中,将一份原料置于真空密封状态,另一份则是置于空气中。


接下来,就来到了“炼丹”的环节。

团队把上述的两份原料都放进了实验室的高温炉当中进行烧结。


孙教授和施教授表示,单是这一步便消耗了他们2天的时间:

因为按照论文所述,需要烧结48个小时。

最终于7月29日,团队得到了烧结后的前驱物。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防止原料会在空气中被氧化或受潮,团队都是在手套箱内将原料打开、磨粉,以及X射线衍射(XRD)分析等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孙教授和施教授团队成相的XRD数据是与论文中保持一致的。


接下来便是继续合成目标材料。

不过此时,孙教授和施教授团队发现论文文章里又出现了一个问题。

韩国研究里将两个原料反应生成的最终产物铜和磷的比例是1:6,不过前驱物的毕竟是Cu3P,就出现了方程式很难配平的问题。

因此,孙教授和施教授便尝试了两种不同的配比。


加之前驱物的烧结也是在真空和有氧两种环境下,以及论文中合成条件是925℃、5~20个小时。

团队决定采取10小时和20小时两种不同的条件。

叠加上述种种不同的变量,团队共计进行了8次实验。

最终,便来到了实验展示环节。

在超导磁悬浮实验中,正如上文所述,样品是稳稳躺在了磁铁上面,并未出现理想的结果。


随后,团队又对样品进行了磁化测量,结果显示,依旧是没有任何超导迹象。


不过这个结果也确实体现出了一些负的磁化信号,说明样品具备很弱的抗磁性。

也正因为信号很弱,也不能完全排除是杂质所导致的结果。

随后孙教授和施教授团队又对样品在200K的磁滞曲线(M-H Loop)中进行了测量。

从结果上来看,样品呈现出了很弱的铁磁性(也有可能是来自于杂质)。


就目前公布的结果来看,在孙教授和施教授的复现实验中并未看到任何超导迹象。

不过团队还有7种不同的样品,他们还将依次对它们按照上述的步骤进行测量。

依然有待验证

对于这个结果,孙教授在视频中表示只是“初步的”:

不排除这个材料有超导的可能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提纯以及各方面的测量。

包括铜的含量等,还是有很大的调控空间。

而就在昨天,韩国团队的研究被曝出一个意外发现,即石英管裂开后才制备出来。

对此,我们与孙教授取得联系进行了沟通:

这个我们团队还没有尝试。

石英管破裂对我们来说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调整工艺,即加入一些氧气;第二种在高温的情况下把样品拿出来淬火,取得较为稳定的相。

不过我认为这些都不是核心的问题,因为我们样品结构分析的结果跟他们是完全一样的。

可能是他们这个操作在样品内部造成了某种很小的结构扭曲等。

One More Thing

随着这项实验的热度逐步升高,有网友整理出了一份全球范围内的“竞赛名单”。

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关注起来了:


除此之外,根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论文作者之一Hyun-Tak Kim教授表示,经修改后的论文在今日重新在arXiv上发布。


至于最终结果将何去何从,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参考链接:

[1]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j41167Xd/?

[2]https://forums.spacebattles.com/threads/claims-of-room-temperature-and-ambient-pressure-superconductor.1106083/page-11?

[3]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4849582

科技前沿进展日日相见 ~
----
13楼2023-08-02 10:28:13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liaoxin6861

木虫 (正式写手)


小木虫: 金币+0.5, 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刚看完韩国人的两篇文章,这次韩国人应该玩的是真的,至少不像之前国内外大多是灌水。模型很完美,就看怎么让铜完美的掺杂进去。这就是为什么国内外目前没有一家实验室完美复刻出来。我感觉可以考虑激光晶体的生长方法,必须要得到纯净连续的晶体才行,既然铜掺杂体积收缩0.48%,估计要高温高压下去加速生长。生长温度和压力不够这也可能是目前许多实验室没有做出满意LK-99的原因。
还是活着好!
14楼2023-08-02 10:33:44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yexuqing

木虫之王 (文学泰斗)

太阳系系主任

过去的近一周时间内,韩国室温超导研究在网上引发了超高热度的讨论。资本市场陷入狂欢,热议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了。相关上市公司冷对,纷纷回应并未涉及。而引发这一系列连锁反应的韩国研究团队却表示论文有缺陷,是团队成员自作主张发布的,已要求下架。这意味着这篇论文或被撤回。

超导现象的发现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物理学中的圣杯。然而,发展至今,超导体的实际应用基本局限于磁悬浮等少数特定场景下。原因不难理解,维持材料超导性的极低超导Tc,这对大规模的应用开发来说是一道极大的障碍。如果室温便可实现超导,对人类社会将有重大影响。

受此消息影响,美股一家名为美国超导(American Superconductor,AMSC.US)的公司在周二盘前一度暴涨150%。8月1日A股的超导板块也上演涨停潮,法尔胜、百利电气、永鼎股份涨停,西部超导涨逾7%,联创光电上涨6.3%。8月2日相关个股延续强势。


不过与股价热烈表现不同,相关上市公司纷纷冷对,回应暂无相关布局。


事实上,早在引发外界关注之初,两篇论文其中一篇的作者之一、美国威廉与玛丽学院的物理学教授Hyun-Tak Kim对媒体直称,另一篇论文里存在“许多缺陷”,并且未经他的允许就被上传了。据最新的媒体报道,该研究的另一名成员也对外发声。

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均为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Q-centre )的Sukbae Lee,其对媒体最新表示,研究团队并未准备好发表论文,但另一成员在未征得其他作者同意的情况下,就擅自发布了论文,团队目前正向arXiv要求下架论文。截至目前,预印本系统arXiv上两篇论文尚未下架。

日前,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Q-centre )、高丽大学等团队的研究人员在arXiv发表两篇论文(未经同行评议),宣布成功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室温常压超导体,即在常压条件下,一种改性的铅-磷灰石(命名为LK-99)能够在127℃(Tc≥400k)以下表现为超导体。他们在论文中称,“我们相信,我们的新进展将是开启人类新纪元的全新历史事件”。

短短几天内,该消息迅速从科学界发酵至公众领域,热议的焦点主要在于“等一个真相”。毕竟,在韩国团队之前,美国罗切斯特大学Ranga Dias团队今年初发布的室温超导研究疑云尚未消散。

让此次事件更添疑云的是,新研究实际上关联到两篇论文。从时间线上来看,第一篇提交于7月22日7时51分,第二篇则于7月22日10时11分提交,两篇提交时间相差不足2.5小时的论文均发表在预印本系统arXiv,尚未经同行评议。两篇文章作者人数不同,但有两位重合。

不过,尽管Sukbae Lee最新称并未准备好发表论文,但实际上研究团队在今年4月还将相关研究发表于Journal of the Korean Crystal Growth and Crystal Technology。部分作者还曾于2022年8月申请了LK-99的专利。Sukbae Lee同时提到,最新这项研究其实是针对今年4月发布在韩国期刊的超导体论文的补充。

针对韩国团队此次提出的室温超导体LK-99,全球热议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实验室进行重复实验。7月31日下午,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人员在arXiv上提交了相关论文,他们得到的样品X射线衍射图谱和韩国团队一致,但他们的研究同时表明,在改性铅磷灰石中存在室温超导体的说法可能需要更仔细的再研究,特别是在电传输特性方面。

而也在7月31日下午,美国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也在arXiv上发布了原子晶格计算物理模拟计算研究论文,他们对铜取代磷灰石进行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发现其中存在一种能跨越费米能级的平坦带,这种结构在已知的许多高温超导体中也存在。

100多年前,荷兰物理学家昂内斯(Kamerlingh Onnes)为人类打开了超导这扇大门。1911年,昂内斯在研究中发现,当温度降到4.2K以下时,金属汞(Hg)的电阻突然降为零,而这并不是任何实验上的纰漏导致的。自此,汞成为了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超导体,其超导Tc为4.2K。所谓的超导Tc即超导转变温度,也就是超导体由正常态进入超导态的温度。

在过去的100多年时间里,超导领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途中。一条道路指向超导Tc,使其无限接近便于实际应用的室温;另一条道路则在于持续深入地挖掘超导背后的机理。
----
15楼2023-08-02 13:52:30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yexuqing

木虫之王 (文学泰斗)

太阳系系主任

韩国一研究团队近日发布论文称实现了室温超导,在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的同时,也遭到了质疑。而该研究团队的成员表示,论文存在缺陷,系团队中的一名成员擅自发布,目前团队已要求下架论文。

超导体是能以零损耗传导电流的材料,但极难运用在实际中,因为它通常需要被冷却至零下196摄氏度左右的极低温,并且需要施加极高的压力才能成为超导态。

因此,若能在常温常压下实现超导,对人类的科技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有多个研究团队声称实现了室温超导,但最终都被证明是造假。

韩国一研究团队此前在预印本网站arXiv发表论文称,一个被命名为“LK-99”的材料可实现室温超导,LK-99是由铅磷灰石稍加变动的六方结构,引入了少量的铜,使其可以在127摄氏度以下表现出超导性。

论文一经发布,不仅让全球物理界沸腾,甚至让社会各界都看起了热闹。

arXiv信息显示,该研究团队包括量子能源研究所代表李硕裴(音)、高丽大学研究教授权英完(音)、汉阳大学荣誉教授吴根浩(音)以及曾任职于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ETRI)的金贤卓(音)等。

在论文引起国际关注后,李硕裴近日在接受韩联社采访时称,研究团队并未准备好发表论文,但权英完在未征得其他作者同意的情况下,就擅自发布了论文,团队目前正向arXiv要求下架论文。

李硕裴还表示,这项研究其实是针对今年4月发布在韩国期刊的超导体论文的补充,并且已向国际期刊申请审查。

金贤卓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论文还存在很多缺陷,是在未经他许可的情况下发表的。
----
16楼2023-08-02 14:01:40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yexuqing

木虫之王 (文学泰斗)

太阳系系主任

多机构复现室温超导获乐观结果,国内外更多论文公布,但请理性:零电阻更关键
机器之心 08-02 15:45
还得加急再烧一炉。
如今整个科技领域,最为热门的概念绝对是室温超导,LK-99。

自韩国公布最新室温超导的两篇研究之后,整个科技领域都在角逐这一物理学圣杯。


昨天,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研究员 Sinéad Griffin 使用美国能源部的计算能力进行模拟,称已经为铜掺杂铅磷灰石的超导性找到了理论基础。这一消息引起了科技圈极大的关注与讨论。

数小时后,中国实验室也公开室温超导复现的一个重磅消息: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成功首次验证合成了可以磁悬浮的 LK-99 晶体。

据称,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博士后武浩、博士生杨丽,在常海欣教授的指导下,成功首次验证合成了可以磁悬浮的 LK-99 晶体,该晶体悬浮的角度比李硕裴(Sukbae Lee)等人获得的样品磁悬浮角度更大,有望实现真正意义的无接触超导磁悬浮。

研究人员制成的样品很小,只有几十微米。


使用汝铁硼磁铁放在材料下,NS 极均可以让材料展示抗磁性:


短短公布两个小时后,该视频在 B 站上浏览量就达到 60 万,获得了叔叔陈睿的关注,目前浏览量已超过 670 万。甚至该视频在海外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与欢呼。

但是,视频作者也表示,目前只验证了迈斯纳效应,还未测电阻 —— 零电阻才是超导的最佳证据。目前合成成功的晶体非常小,实在是不敢动(不敢用来测试数据)。



所以,他们正在加急再烧一炉。

从上周韩国室温超导论文发布以来,国内众多实验室都在跟进复现,不过此前的结果偏向于悲观。华科的这一复现结果公布,可以说是十分振奋人心。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常海欣已向媒体证实,当前的实验的确出自所属团队。

其他实验室跟进
昨天晚些时候,很快又有其他实验室传出了乐观的复现结果。

很早就引来万人围观的中科大团队,昨晚 8 点在知乎上更新了 LK-99 材料烧制的结果,其中很小的一块展现出了抗磁性。



曲阜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昨晚 9 点通过视频展示了材料抗磁性的结果。


视频来源: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N411Y7Qh/

作者表示,听闻韩国团队石英管破裂产生超导的操作,我们正好也有类似的「误操作」。把样品敲碎后部分小颗粒放到钕铁硼磁铁上刚好展现了抗磁性,但看起来跟石英管是否破碎应该没有关系。对于目前的室温超导探索,请大家保持理性,是否是超导从专业角度还需进一步验证和确认!

同样因为目前获得的材料太小,研究人员没有直接测量电阻。

在这些实验中材料展现的迈斯纳效应,是超导体从一般状态相变至超导态的过程中对磁场的排斥现象,超导体内的磁通量将全部被排出体外,磁感应强度恒为零。这被认为是超导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理论验证的进展
昨天伯克利实验室的研究是第一个从理论角度解读 LK-99 可行性的研究,在提交 arXiv 之后获得了人们的广泛讨论。在意见的交锋过后,人们更普遍认为:它并不是此类物质具有超导性的强烈信号。

其实,昨天国内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一篇论文《First-principles study on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Pb10−xCux (PO4) 6O (x=0, 1)》,也从理论计算了 LK-99 室温超导的可能性。



有趣的是,研究人员认为在考虑的掺杂元素中与银相比,金表现出与铜更相似的掺杂效应。「我们的工作为未来研究 LK-99 独特电子结构在超导电性中的作用打下基础。」

链接:https://arxiv.org/abs/2307.16040

这只是个开始。今天在 arXiv 的凝聚态物理分区,有西安西北大学、TU Wien、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论文试图对 LK-99 室温超导提供理论向的支持。

其中西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司良等人的研究《Electronic structure of the putative room-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 Pb_9Cu (PO_4)_6O》其中说道:「电子结构可能支持平带超导性或相关增强的电子 - 声子机制,而没有超导性的抗磁体似乎与我们的结果相当不一致。」



即论文特别指出:超导体比没有超导性的抗磁体更有可能出现。

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308.00676

科罗拉多大学博士后 Rafal Kurleto 等人的研究《Pb-apatite framework as a generator of novel flat-band CuO based physics, including possible room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vity》则基于 DFT 计算研究 KL-99 的电子结构,认为其在费米能级上具有非常高的电子态密度(DOS),作者认为这可以成为新型电子物理的基础,包括潜在的室温超导性。

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308.00698

但还是那句话,能不能实现室温超导,还是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

万众瞩目
人们对于室温超导的期待程度越来越高,在 B 站和知乎上相关话题的热度一直不减。虽然目前的研究仅仅是几小步,但已无法阻止大家对未来科技爆炸展开畅想了。



截图自 B 站评论区。

对常温超导的关注,早已远远超出了物理研究圈子,可以说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OpenAI 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表示:上个月我们还在吃扎克伯格与马斯克线下约战的瓜,现在却因为可能出现的室温超导而兴奋,全都回来了?



在昨天伯克利实验室 Sinéad Griffin 的论文提交之后,社交网络上「we are so back」刷了屏,看来奥特曼也是其中的一员。

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著名的「苹果爆料王」郭明錤也加入战局,他于今天凌晨表示,虽然常温常压超导的商业化进程还远不能指望,但若真能实现,计算机、消费电子领域的产品将会经历颠覆性变革。



「即便是小如 iPhone 的移动设备,也能拥有量子计算机级别的计算能力。」

当然隔行如隔山,需要知道的是,科技领域专家对于凝聚态物理的新闻认知程度也是有限的。

我们会持续关注这项科技的进展。
----
17楼2023-08-02 16:21:06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wangyikeco

木虫 (正式写手)

newbie


小木虫: 金币+0.5, 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引用回帖:
14楼: Originally posted by liaoxin6861 at 2023-08-02 10:33:44
刚看完韩国人的两篇文章,这次韩国人应该玩的是真的,至少不像之前国内外大多是灌水。模型很完美,就看怎么让铜完美的掺杂进去。这就是为什么国内外目前没有一家实验室完美复刻出来。我感觉可以考虑激光晶体的生长方 ...

"应该", "我感觉", "估计要",  "也可能是"
wft, it is science
18楼2023-08-03 00:44:55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bush286

禁虫 (文学泰斗)


小木虫: 金币+0.5, 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本帖内容被屏蔽

19楼2023-08-03 07:04:25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yexuqing

木虫之王 (文学泰斗)

太阳系系主任

室温超导民科化?“如果超导这么容易做,那就让大家土法炼钢去”

韩国室温超导研究正在引发世界狂欢,其风头盖过了今年3月份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兰加·迪亚斯(Ranga Dias)的研究。

国内外多家机构出手,纷纷复现或论证韩国研究。其中,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和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两篇预印本文章进行了理论计算,他们发现LK-99有室温超导的可能性或具备一些超导特征。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论文发现,合成的LK-99电阻不为零,也没有发生磁悬浮。

B站上的网友亦纷纷发布实验或视频来推波助澜,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常海欣团队更是在B站发布实验视频,称复现了韩国的悬浮实验。

冷静的声音也不乏存在。有网友发文指出,无论是韩国原作者还是华中科技大学的热门视频,都只能说明该材料具有抗磁性,但不能证明完全抗磁性,因为只要电磁相互作用力大于材料本身的重力,它就能悬浮。同时,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论文仅仅是计算工作,不能代替实验研究。

另外有声音指出,韩国作者所属机构和论文所陈述颇有“民科”之嫌,这无疑降低了其研究的可信度。

如何看待人们对这项研究的狂欢?韩国的这项超导研究究竟有多么可靠?他们的实验能在多大程度上证明其材料的超导性?

对此《中国科学报》采访了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毛河光教授。他在1989年获国际高压界最高奖——布里季曼奖,并于1993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6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此前多年担任美国卡内基科学研究所地球物理实验室的负责人。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毛河光教授。

《中国科学报》:韩国的这两篇论文你读了吗?

毛河光:超导的新闻经常会有,但是大多数新闻要看是谁做的,他到底做到了什么程度,以及有多少做这个研究的基础。

韩国这个研究看起来不怎么样。我们自己即使去做也做不到别人那么快,所以我也是观众,只是看起来他们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中国科学报》:光看那个视频不能下结论说是超导,对吧?

毛河光:他们视频中的材料会部分悬浮起来,这是磁体很常见的抗磁现象。超导的话则是抗磁力非常强,可以把火车之类的悬浮起来。

事实上,万分之一的抗磁就足够把一片小材料悬浮起来,这个材料和现象有很多,不像超导。所以要是最终是这么一个材料的话,就不值得再去追究。

《中国科学报》:韩国这个研究看起来很简单,但全世界都在为这个事情付出注意力,这就很有意思,你觉得这是不值得的吗?

毛河光:这跟迪亚斯的研究不同,因为他的研究在《自然》杂志发表了,就算有问题,但起码值得去重复。我们重复后看到了类似的现象,但严格分析不是超导。

韩国这个研究可能是蹭迪亚斯这个热度。他们的工作早在1999年就有报道,现在又重新再炒起来,这个时候无论他人支持或反对,都可以把他们炒热。

《中国科学报》:韩国研究有可能会成功吗?

毛河光: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哪怕一百万分之一、一千万分之一的可能,但不能觉得这个材料是有任何可能的特征,它就真的是有可能的,否则就是买彩票了,至少目前韩国这里并没有显示在科学上很靠谱。

《中国科学报》:这个研究从理论上有可能成立,对吧?

毛河光:最近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有一篇理论计算说是可行的,然而理论上很多材料根据特定的假设,都有可能算出来可行,但并不表示真的可行。

所以要做实验。至于实验,第一要看做实验这个人可靠不可靠。如果是一个没有受过这方面严格训练的人,即使发表文章你也不能信他,因为你不知道他的文章可不可靠。

第二,科学家不能作假。迪亚斯就犯了这个问题,就是他以前几次作假以及撤稿,所以即使他的文章看起来非常可靠,那你还是要怀疑。

第三,你要把文章发表在一个可靠的期刊。为什么要这样做?不是说随便发一个期刊或视频就可以,因为期刊起码有审稿人,考证过这个作者、这个研究是否可靠,那这样就算千分之一的可能性,还是值得跟进的。

如果不在这种期刊上发表,可靠性就要弱很多。不管是百分之几可能性还是视频看起来多漂亮,毕竟魔术作假能产生很漂亮的视觉效果。


毛河光在美国阿冈国家实验室同步辐射装置做高压金刚石压砧实验。

《中国科学报》:迪亚斯在3月份发表超导研究的时候,包括朱经武等学者都说要去重复、验证一下,但到韩国发表超导研究的时候,业内大牛似乎不太热心。你们应该不会去重复韩国这个实验,是吗?

毛河光:这个实验我不会去重复。但是迪亚斯实验我们重复了,证明它是不对的。

迪亚斯的研究是有可能的,因为高压室温超导是已经证明的,国内有好几家实验室也做出了几百个GPa下的高温超导,这个是已有事实。

迪亚斯3月份的研究用了1个GPa,是非常低的压力,虽然对自然环境而言也是高压,那么这个是可以来重复的。尽管迪亚斯有撤稿的前车,但他的工作是从一个可信的地方出发的,是根据科学倡导的正式研究步骤来的,只是中间有些东西他没有说清楚,所以值得去验证。

韩国研究则从开始就有点像民科,或者像变魔术。你可能玩过磁铁,抗磁材料放在磁铁上会浮起来,韩国这个材料还不能全部悬浮,其实即使全部悬浮起来也不一定算超导,只有当磁导率降至零、磁化率为负1的时候才是超导,如果磁化率是负0. 0001,这个是小的抗磁,但是足够把它抬起来。

《中国科学报》:也有人说超导领域里不少大的突破,其实是外行人做出来的,那么有个原则是说不能相信做理论物理的人,要做实验,而各种像炼丹似的去炼,有可能就成了。

毛河光:这个说法是有的,任何领域最后突破的不一定是领域内大牛,但至少要有专业知识。我也看到网上很多人说专家都不可信,那是反智的想法,其实专家跟普通人相比就是科学知识的累积。专家一定是按一定的规则去做一件事情,但是重要突破其实是专家里面那个不完全相信既有理论的,然后他从这理论里面创造出变数来。

要是不相信专家,“两弹一星”是做不成的。所谓专家就是把以前的知识累积起来,在这个基础上去超越和突破,可是你以前的知识还是必须的,而不是全部放弃回到原点。

《中国科学报》:能不能这样理解,超导可能原本就不用绕那么"远",然后韩国直接烧个锅炼出来就成了。或许这是一个超导捷径,是一种更快的方式。

毛河光:1987年朱经武团队发现的高温超导材料钇钡铜氧,专家的知识从累积到质变,之后发表严谨的期刊报道,然后大家都去做,且每个人都做出来了,所以那个是真正的突破,是推翻以前科学认识的。但是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超导突破,这概率是极低的。

如果超导这么容易做,那我们以后不要去找专家去做这个事了,就让大家土法炼钢去。结果一定是,你会比专家多花很多功夫,而成功的概率几乎是零。

民科即使会成功,只是这个成功的可能性只有百亿分之一,而且民科的成功也是独立的事情,它们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并不累积。

这个科学体系是有用处的,你要真的要突破的话,还需要在体系里面找一些突破点,即使那看起来确实有一点像反体系,但是你还是要有科学基础。

韩国这个做出来以后,现在肯定有很多人去做,就看谁手快。迪亚斯那个研究不一样,在中国能做1GPa高温超导实验的不过几十个实验室。

韩国研究太容易复制了,中国可能有1000个实验室可以做。所以这个子弹飞不起来,马上就会落地,看到真与假。
----
20楼2023-08-03 09:51:40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相关版块跳转 我要订阅楼主 yexuqing 的主题更新
最具人气热帖推荐 [查看全部] 作者 回/看 最后发表
[硕博家园] 论大家对6070后普通教授导师的看法 +8 SNaiL1995 2024-05-28 14/700 2024-06-03 05:07 by SNaiL1995
[教师之家] 双非本科毕业论文,气人 +9 河西夜郎 2024-05-27 14/700 2024-06-02 22:35 by psylhh
[微米和纳米] 银浆叠压烧结粘片的问题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法 +3 微纳材料 2024-05-30 5/250 2024-06-02 21:17 by manmansboy
[教师之家] 选择 +8 459582015 2024-05-31 11/550 2024-06-02 18:30 by auvauv
[硕博家园] 各位同学能否分享一下实验室的学生劳务发放标准呀? +19 ma3252788 2024-05-30 19/950 2024-06-02 18:15 by Lcy6666
[基金申请] 化学口B0109(高分子合成),拿青年基金一般需要怎样的文章水平? +14 salmon95 2024-05-30 23/1150 2024-06-02 16:37 by 款款飞
[基金申请] 化学B02口青基 代表作都是什么水平的?向大佬求助 +12 arthas_007 2024-06-01 14/700 2024-06-02 16:18 by 夏木荫浓
[论文投稿] 没收到邮件 10+4 荣小撇 2024-05-31 9/450 2024-06-02 13:25 by bobvan
[考研] 研0二导师分到新来的博士后靠谱吗 +7 sone9 2024-05-31 7/350 2024-06-01 19:10 by 梦燕园
[教师之家] 研究生在毕业答辩时挂了,遗憾 +10 spacr2022 2024-05-27 13/650 2024-06-01 17:45 by keyaner23
[考博] 24年博士招生 +8 abinit432 2024-05-27 10/500 2024-06-01 17:38 by czp97
[硕博家园] 哈工大硕博招生!博士每月入学! +4 nailooo 2024-05-30 5/250 2024-06-01 06:47 by anevay
[教师之家] 中年 (金币+3) +18 459582015 2024-05-28 19/950 2024-06-01 00:41 by 沈婉婷.Girl
[硕博家园] 求问endnote上Wiley引用格式在哪下载 +3 Elon. 2024-05-30 3/150 2024-05-31 10:13 by crazy peng
[文学芳草园] 对对子啊 +5 天若孤独 2024-05-29 7/350 2024-05-31 09:00 by wjykycg
[材料综合] 真空封石英管 北京 +4 dessha 2024-05-29 5/250 2024-05-30 16:40 by mpdfwxgui
[论文投稿] 有没有老师需要发表论文 +4 金老师论文助理- 2024-05-29 4/200 2024-05-29 16:51 by liuyupu132
[论文投稿] EI学报,一审返修后,为啥不再送审,直接终审中? +4 qweasd12345 2024-05-27 6/300 2024-05-29 00:02 by dut_ameng
[基金申请] E10开始送了,希望有好运 +5 sail 2024-05-27 5/250 2024-05-28 18:36 by 芝小芝
[硕博家园] 课题做到一半担心做不出来怎么办 +4 mkpooooo 2024-05-27 7/350 2024-05-27 11:56 by kanmiaolucky
信息提示
请填处理意见